找到相关内容314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的开拓精神

    革斯所谓“人生最困难的事,是认识自己。”  把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引向自我反省,是禅宗顿修的直捷途经。如慧海参马祖佛法,祖曰:“自家宝藏不顾,抛家散走作什么?”顿时言下知归,回去著《顿悟入道要门》...入巨海。”意味着语言概念只能描述现象世界的极小的点滴,再会巧辩也徒劳无益。  一个悟而焚书的香严祖师,他本是一个能说善辩,问一答十的人,因沩山一问,在经论上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答案,请沩山开说也遭拒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2350771.html
  • 楚南无量寿佛崇拜

    学十二观,已由修禅而转入净土法门。   寿佛在弘扬佛法过程中,强调佛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。对前来佛法者,寿佛告以“说得一尺,不如行得一寸”。对士大夫,则曰“忠孝是佛”;对农工则曰“勤俭是佛”;对商贾则...三水汇流,左峙钵盂,右列圣禅,香炉中卓。欣然叹道:“吾师记莉,缘不在兹乎?”他在湘山披荆斩棘,结茅庐自居,开荒引水,自耕自给,创净土院,说法传教。全真一边说法度人,一边应邀到湘源境内各寺庙广宣佛法,曾为...

    文平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5551105.html
  • 禅的开拓精神是佛教中国化的关键

    海参马祖佛法,祖曰:“自家宝藏不顾,抛家散走作什么?”顿时言下知归,回去著《顿悟入道要门》。马祖见书赞道:“越山有大珠,圆明光透。”从此传遍丛林。慧海因而获得“大珠禅师”的光荣称号。后来有个茶陵...说:“穷诸玄辩,若一毫置于太空,绝世机枢,似一滴反入巨海。”意味着语言概念只能描述现象世界的极小的点滴,再会巧辩也徒劳无益。 一个悟而焚书的香严祖师,他本是一个能说善辩,问一答十的人,因沩山...

    张康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2155588.html
  • 略说南北朝时期的僧官制度

    印度佛教,大概约在东汉明帝或西汉哀帝时,就开始渐渐传进我国。据传其时汉明帝梦见金人,醒后请人解梦,于是便遣使西域,敬佛法,结果西域僧摄摩腾、竺法兰被请,让白马驮着佛经一路东行,来到汉土,止息于...杂处互融的社会现实,所以有关方面曾经一度援引优礼巫觋的仪注,接待中外高僧。《梁高僧传》说:“虽有佛法,而道风讹替。亦有众僧,未禀皈戒,正以剪俗殊俗耳。复设斋忏,事法祠祀。”正是这一时期僧人实况的写照。...

    洪丕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4257508.html
  • 中原行吟—寻梦中原—佛教的盛行与辉煌的石窟艺术

    壁画、有纪念达摩而建的“初祖庵”、有纪念达摩面壁十年而佛法的“达摩洞”、有纪念禅宗二祖慧可的“二祖庵”等。在少林寺的西边,还有著名的“少林寺塔林”,这是我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墓群,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2958206.html
  • 略论陕西佛教文化特色“终南茅蓬”

    其中的茅蓬,感慨万千。为了探求佛理真谛,解脱烦恼,自利利他,有志于佛法的僧俗,来到这荒凉偏僻的山涧林壑,或依树结茅,或栖止洞穴,或托钵分卫,或垦殖自食。这种精神,正所谓佛法者的精进不懈。这种精神,也是对这个浮躁社会中个别不如佛法现象的有力批驳。  终南茅蓬很兴盛。可现在对终南茅蓬的真正关注,却并不多。谈完全以“终南茅蓬”为“标的”的作品根本没有,这也没什么奇怪的,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我们发现疑问并加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0460527.html
  • 略述律中的不学与无知

    」以此语来形容修学佛法,真是再恰当不过了;因佛法如大海,其广博深奥不可测,是以一生中应不断的去勤佛法,以成就佛法而自利,成熟众生而利他。其修学次第,应以戒为首,兹谨将律中关于「不学」与「无知」录出,...学次第罢三、未学,谓勤道果,期后习律;如毁昆尼,不犯所开。(此开不次第学)如上三人,一向不结不学无知。依律不学亦分三种:一、始下坛场,或迹混流俗,或越学余宗,或礼诵等业,怠慢戒律,都无知者,如律所述...

    了 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1662894.html
  • 超越与回归的“平常心”——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

    )曰:“来佛法。”祖曰:“自家宝藏不顾,抛家散走什么?我遮(这)里一物也无,什么佛法。”师遂礼拜,问曰: “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?&...的联系,但其间却有很大不同。起初,或许禅只是对Dhyna的一种指代,之后因佛法在中国传布之需,援引庄老,兼收并蓄,富有创造性的禅的内涵日益丰富,逐渐成为特定的中国佛教哲学范畴。按照胡适的说法,印度禅在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064030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和实践之道

    ,应直下承当,不过您尚是在迷的凡夫菩萨而已。   所以,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,就是发菩提心,要成佛道,必先发心,要发所谓“上佛法下化众生”的心,然后再去行菩萨道。经云“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安乐。”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神,譬如蜡烛,牺牲自己,照亮别人。又好像朝露,明知自己瞬即消灭,毕竟还是用它徽弱的力量去滋润大地生物的成长。《华严经》也说:&...

    朱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964163.html
  • 发福惊与发慧愧

    从根本上著手,不是被迷住了,就是退心。所以,诸位若想佛法,就要好好多看正常的、有思想、有境界的佛书,把思想厘清。佛法是“智慧之学”!何谓“智慧”?就是不让世俗扰乱我们的六根门头,世上任何事项、境界来到...缺。世界上不管什么生物,都缺不了水或光,这是同样的道理。  修学福慧,如果没有与慈悲或智慧相应,不管怎么修学,都不得佛法的真实利益。  谈到“发”,可由两方面来说。  第一方面,发有三层意义。一是“有...

    仁俊法师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2364326.html